经脉者,所以决生死,处百病,调虚实,不可不通者也!
作为中医养生保健,最重要的不是学会艾灸,而是了解自己的经络穴位,哪个器官不舒服了,你敲敲跟这个器官相关的经络穴位就会舒服。
你某个部位痛,一定是这个部位的经络穴位瘀阻了,你或按或敲或针或灸火拔罐或刮痧.......到不痛为止!
一、子(zǐ)时:(夜里11 — 次日1点) 胆经当令
子时,是指夜里23点至凌晨1点,胆经当令。子时是一天当中阴气最重的时候,这时候刚刚出生的一抹阳气,也叫子时一阳生。要保护好阳气,就一定要睡好“子时觉”,当人体处于深度睡眠状态中,会有利于人体的少阳之气升发,因为夜间属阴,睡眠好不仅能养阴,而且还能阴中生阳。
瞳子髎 | 听会穴 | 上关穴 | 颔厌穴 |
息颅穴 | 悬厘穴 | 曲鬓穴 | 率谷穴 |
天冲穴 | 浮白穴 | 头窍阴 | 完骨穴 |
本神穴 | 阳白穴 | 头临泣 | 目窗穴 |
正营穴 | 承灵穴 | 脑空穴 | 风池穴 |
肩井穴 | 渊腋穴 | 辄筋穴 | 日月穴 |
带脉穴 | 五枢穴 | 维道穴 | |
居髎穴 | 环跳穴 | 风市穴 | 中渎穴 |
膝阳关 | 阳陵泉 | 阳交穴 | 外丘穴 |
光明穴 | 阳辅穴 | 悬钟穴 | 丘墟穴 |
足临泣 | 地五会 | 侠溪穴 | 足窍阴 |
二、丑(chǒu)时:(夜里1—3点) 肝经当令
丑时,是指凌晨1点至3点,肝经当令。肝主藏血,人在丑时一定要有好的睡眠,否则就养不起肝血。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"人卧则血归于肝"。每晚11点至凌晨3点,人体经络巡行走肝胆经,此时处于睡眠状态,肝脏方可趁机休息,修补损伤的细胞。如果丑时前未入睡的人,次日起床面色灰暗,情绪倦怠而易烦躁。
主治肝胆病症、泌尿生殖系统、神经系统、眼科疾病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。如:胸胁痛、少腹痛、疝气、遗尿、小便不利、遗精、月经不调、头痛目眩,下肢痹痛等症。
大敦穴 | 行间穴 | 太冲穴 | 中封穴 |
蠡沟穴 | 中都穴 | 膝关穴 | 曲泉穴 |
阴包穴 | 足五里穴 | 阴廉穴 | 急脉穴 |
章门穴 | 期门穴 |
三、寅(yín)时:(夜里3—5点) 肺经当令
寅时,是指凌晨3点至5点,肺经当令。这个时候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,且必须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。肝在丑时将血液更新后,肺在寅时将血液输入全身,故有肺朝百脉之说。人在清晨起来,面色红润,神清气爽。所以,寅时睡觉,色红精气足,精力充沛。
胸到拇指为肺经,手臂内侧属阴经;呼吸免疫掌控中,缺水敏感鼻不通;体热出汗背有痘,干燥痰多下咽痛;感冒发冷体内空。
肺经可以治疗与肺相关的毛病,肺开窍于鼻,所以鼻子的毛病与肺经有关,还与喉咙有关,所以嗓子的问题能从肺经上得到解决。打通经络,最重要的目的是排除浊气,好多人一揉肺经就老打隔,这是非常好的现象。
云门穴 | 中府穴 | 天府穴 | 侠白穴 |
尺泽穴 | 孔最穴 | 列缺穴 | 经渠穴 |
太渊穴 | 鱼际穴 | 少商穴 |
四、卯(mǎo)时:(上午5—7点) 大肠经当令
卯时,是指早晨5点至7点,大肠经当令。这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,天门开,地户也要开。所以,在这个时间里人应该正常地排便,将人体在夜间修复、合成、代谢的垃圾、毒素排除体外。没有的话,也要养成习惯,最好把生物钟调过来。
商阳穴 | 二间穴 | 三间穴 | 合谷穴 |
阳溪穴 | 偏历穴 | 温溜穴 | 下廉穴 |
上廉穴 | 手三里 | 曲池穴 | 肘髎穴 |
手五里 | 臂臑穴 | 肩髃穴 | 巨骨穴 |
天鼎穴 | 扶突穴 | 口禾髎 | 迎香穴 |
五、辰(chén)时:(上午7—9点) 胃经当令
辰时,是指早晨7点至9点,胃经当令。清洁+营养=平衡,垃圾代谢出去后,人体需要补充营养,所以在这个时辰人要吃早餐,来为身体补充一些阴(即营养)。因为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盛的时候,人体内的阳气也是最旺盛的时候。此时,吃多少东西都能在体内消化掉,所以,吃早餐不会发胖。
胃经位于胆经前,三指距离到经中;口腔糜乱牙肿痛,口干口臭腹胀痛;体热打嗝喜食冷,大便干燥且不通。
承泣穴 | 四白穴 | 巨髎穴 | 地仓穴 |
大迎穴 | 颊车穴 | 下关穴 | 头维穴 |
人迎穴 | 水突穴 | 气舍穴 | 缺盆穴 |
气户穴 | 库房穴 | 屋翳穴 | 膺窗穴 |
乳中穴 | 乳根穴 | 不容穴 | 承满穴 |
梁门穴 | 关门穴 | 太乙穴 | 滑肉门 |
天枢穴 | 外陵穴 | 大巨穴 | 水道穴 |
归来穴 | 气冲穴 | 髀关穴 | 伏兔穴 |
阴市穴 | 梁丘穴 | 犊鼻穴 | 足三里 |
阑尾穴 | 上巨虚 | 丰隆穴 | 解溪穴 |
冲阳穴 | 陷谷穴 | 内庭穴 | 厉兑穴 |
六、巳(sì)时:(上午9点—11点) 脾经当令
巳时,是指上午9点至11点,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。脾为后天之本,脾主运化,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由脾来运化。人体的胃口就像一口大锅,吃进去的饭由脾来运化,然后将腐熟了的食物变成水谷精微,输送到人体的肌肉腠理。所以,早饭要吃好。
胃经对应是脾经,免疫神经掌控中;胃胀打嗝排气空,呕吐难耐肋下痛;曲张平血低血压,风湿还有关节痛。
隐白穴 | 大都穴 | 太白穴 | 公孙穴 |
商丘穴 | 三阴交 | 漏谷穴 | 地机穴 |
阴陵泉 | 血海穴 | 箕门穴 | 冲门穴 |
府舍穴 | 腹结穴 | 大横穴 | 腹哀穴 |
食窦穴 | 天溪穴 | 胸乡穴 | 周荣穴 |
大包穴 | 聚泉穴 |
七、午(wǔ)时:(上午11—13点) 心经当令
午时,是指中午11点至下午13点,心经当令。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,古人特别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。而此时人体的手少阴心经最旺盛,是养心的最佳时间。所以,在这个时候人一定要有一点小憩或闭目养神。
心到小指为心经,手臂内侧属阴经;循环系统掌控中,胸口沉闷与头痛;心烦失眠也多梦,肩与前胸多疼痛;目赤颧红口干燥,血液不良喜安静;心事过多压力重。
百病除根,心经主要是调节情志的,每天捏2-3次,每次3分钟,心里便觉得很轻松,很清爽,预防坠肉,心经的起点在腋窝下的极泉穴,终点在小指的少冲穴。心经的功能可以治疗心脏原发的疾病,可以治疗情志方面的疾病,比如精神错乱,抑郁症,手掌心老是发热,手掌出汗。
极泉穴 | 青灵穴 | 少海穴 | 灵道穴 |
通里穴 | 阴郄穴 | 神门穴 | 少府穴 |
少冲穴 |
八、未(wèi)时:(下午13—15点) 小肠经当令
未时,是指下午13点至15点,小肠经当令。小肠主吸收,主要功能就是将被脾胃腐熟的水谷精微,负责分配给身体的各个脏器。中医里称小肠为“受盛之官,化物出焉”,“受盛之官”有点像国税局,收了很多的钱,但自己不能花,必须上缴出去来回馈社会,也叫“化物出焉”。所以午饭要吃好吃饱,营养价值丰富才好。
小指肩窝小肠经,手臂外侧属阳经;消化神经掌控中,太阳耳部会疼痛;经前腹胀后脑痛,后背肩胛至背痛。
少泽穴 | 前谷穴 | 后溪穴 | 腕骨穴 |
阳谷穴 | 养老穴 | 支正穴 | 小海穴 |
肩贞穴 | 臑俞穴 | 天宗穴 | 秉风穴 |
曲垣穴 | 肩外俞 | 肩中俞 | 天窗穴 |
天容穴 | 颧髎穴 | 听宫穴 |
九、申(shēn)时(下午15—17点) 膀胱经当令
申时,是指下午15点至17点,是膀胱经当令。膀胱经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、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,一直上升到脑部,是人体后面一条最大的经脉,号称足太阳膀胱经。小腿、后脑疼痛都与膀胱经有关,主要是阳虚引起的。由于膀胱经直接上脑部,所以跟记忆有关系,古人有“朝而受业,夕而习复”之说,也就是说,下午15点—17点是学习的最佳时间,如果在这个时辰您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和学习上,只能说您是个病人。这时候多喝水,多运动。
肾经对应膀胱经,泌尿骨骼掌控中;小便发黄膀胱痛,尿路发炎讲卫生;四肢无力后背痛,痔疮难坐肩颈痛。
十、酉(yǒu)时:(下午17-19点) 肾经当令
酉时,是指下午17点至19点,肾经当令。在中医学里,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,位居五脏之首。肾主藏精、主生长、发育、生殖、主水液代谢等功能,被称为“先天之本”。肾亏精损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,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。所以许多养生专家把养肾作为抗衰防老的重要措施。如果酉时发低烧是肾气大伤。
涌泉穴 | 然谷穴 | 太溪穴 | 大钟穴 |
水泉穴 | 照海穴 | 复溜穴 | 交信穴 |
筑宾穴 | 阴谷穴 | 横骨穴 | 大赫穴 |
气穴 | 四满穴 | 中注穴 | 肓俞穴 |
商曲穴 | 石关穴 | 阴都穴 | 腹通谷 |
幽门穴 | 步廊穴 | 神封穴 | 灵墟穴 |
神藏穴 | 彧中穴 | 俞府穴 |
十一、戌(xū)时:(晚上19—21点) 心包经当令
戌时,是指晚上19点至21点,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。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,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。心包是健康之源,主喜乐。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“心包,喜乐出焉”。此时阴气正盛,阳气将尽,人在这个时间段,应该放松心情,是娱乐的最佳时间。古人在这个时候就是聊天休闲,愉悦心情为下一个时辰做准备。
天池穴 | 天泉穴 | 曲泽穴 | 郄门穴 |
间使穴 | 内关穴 | 大陵穴 | 劳宫穴 |
中冲穴 |
十二、亥(hài)时:(晚上21-23点) 三焦经当令
亥时,晚上21点至23点,三焦经当令。在中医学里,关于“三焦”有很多的解释,一种解释,“三焦”就是人体内的一个大腔子,不是一个看得到,照的到的一个脏器,但人体很多脏器包括在三焦里。如:上焦有心和肺,中焦有脾和胃,下焦有肝和肾;也有人把三焦理解为人体五脏六腑中都有一个联系的系挂,而三焦就是这个系挂。三焦一定要通畅,不通则生病。
无名至肩三焦经,手臂外侧属阳经;分泌循环掌控中,免疫下降忧郁症;疲倦易得慢性病。
关冲穴 | 液门穴 | 中渚穴 | 阳池穴 |
外关穴 | 支沟穴 | 会宗穴 | 三阳络 |
四渎穴 | 天井穴 | 清冷渊 | 消泺穴 |
臑会穴 | 肩髎穴 | 天髎穴 | 天牗穴 |
翳风穴 | 瘈脉穴 | 颅息穴 | 角孙穴 |
耳门穴 | 耳和髎 | 丝竹空 |
会阴穴 | 曲骨穴 | 中极穴 | 关元穴 |
石门穴 | 气海穴 | 阴交穴 | 神阙穴 |
水分穴 | 下脘穴 | 建里穴 | 中脘穴 |
上脘穴 | 巨阙穴 | 鸠尾穴 | 中庭穴 |
膻中穴 | 玉堂穴 | 紫宫穴 | 华盖穴 |
璇玑穴 | 天突穴 | 廉泉穴 | 承浆穴 |
督脉立于脊椎中,监督气血来运行;五脏六腑督脉宫,对应区域弯曲痛。
长强穴 | 腰俞穴 | 腰阳关 | 命门穴 |
悬枢穴 | 脊中穴 | 中枢穴 | 筋缩穴 |
至阳穴 | 灵台穴 | 神道穴 | 身柱穴 |
陶道穴 | 大椎穴 | 哑门穴 | 风府穴 |
脑户穴 | 强间穴 | 后顶穴 | 百会穴 |
前顶穴 | 卤会穴 | 上星穴 | 神庭穴 |
素髎穴 | 水沟穴 | 兑端穴 | 龈交穴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