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膂俞为经穴名(Zhōnglǚshù),属足太阳膀胱经穴。益肾温阳,调理下焦。
出《黄帝内经灵枢·刺节真邪》。别名中膂(《黄帝内经灵枢·刺节》)、中膂内俞(《针灸甲乙经》)、脊内俞(《太平圣惠方》)、旋俞(《经穴汇解》)、中月吕俞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。
中即中间,膂即挟脊肌肉,俞即输注,此穴位约居人身之中部,是挟脊肌肉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,故名中膂俞。
中,有方位、中内之义。膂,意指脊椎两旁之内。《黄帝内经灵枢·经脉》:“入循膂”,张介宾注:“夹脊两旁之肉曰膂。”膂,本作吕。《说文》:“吕,脊骨也。”中膂,人身中部之脊骨也。在此,中指人身的中部,膂指背脊。膂,指背脊夹骨两旁劲起之肉,本穴当其处,故以为名,有清利下焦之功。
【定位与取法】
在骶部,当骶正中嵴旁1.5寸,平第3骶后孔。俯卧位,取穴用骨度分寸法与体表标志法。
操作方法:直刺0.8~1寸。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。
局部解剖:浅层有臀中皮神经分布;深层有臀下神经分支和臀上动脉分支分布。布有第三、四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骶外侧动、静脉后支,臀下动、静脉分支。
【功能主治】
益肾温阳,调理下焦。
①通调二便:腹胀,腹泻,痢疾,便秘,痔疮;小便不利,遗尿,尿频,尿痛。
②通经活络:疝气;腰骶疼痛,下肢疼痛。
③调理肾气:遗精,阳痿,白浊,白带,月经不调,痛经。现用于腰骶神经根病,肠炎,痢疾等。
【研究进展】
(1)治疗痢疾
温针中膂俞,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266例,有较好疗效。
(2)治疗勃起障碍
按虚实辨证施手法,深刺中膂俞、会阳,治疗75例,有较好疗效。
【刺灸法与按摩】
刺法:直刺1~1.5寸,局部有酸胀感。
注意:中膂俞针前排空小便,针刺宜缓慢,以免刺伤膀胱。
灸法:艾炷灸或温针灸5~7壮,艾条温灸10~15分钟。
按摩:按揉中膂俞100次,可治腹泻疝气。
【配伍举例】
配天枢、气海,有理气血,调肠腑的作用,主治腹胀,肠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