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点穴”这个词我们经常在各种武侠小说或者影视剧中看到,它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,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缓解、治疗疾病的目的。
下面分享46种疾病的穴位治疗,供参考学习:
其症恶寒发热、咽干、疼痛继而肿胀,甚至咽不下饭,呼吸困难。针:三棱针急刺少商出血数滴,既能止痛又退烧,能起到“立竿见影”的效果。主要症状为结膜充血、眼球微痛,有异物感、怕光、流泪、分泌物增多。本病特征多数为左侧头部发生剧烈疼痛,数日或数月反复发作,有时恶心呕吐、目(眼)流泪、影响视力等。针:一针两穴,丝竹空透率谷,留针30分钟,即可治愈。针:绝骨,用“龙虎交战”手法,针感可以窜至颈项,效较显著。如治疗不及时成为慢性者,效不佳。肩背部疼痛,有压重感及发冷感,不能高举及外展。痛得严重时彻夜不眠。主要症状是心窝部突然发作,收缩性剧痛,如灼、如刺、如钻,甚至有时痛从前臂尺侧窜到腹部或小指。大发作时胸内闷塞,面色苍白,四肢厥冷,出虚汗,脉搏不整。临床上多数病人巨阙穴处有压痛,阴郄穴处有条索。如紫宫处有压痛,乃心脉梗死之症。针:内关(双穴)重补。或针极泉。不效加膻中、然谷。胆道蛔虫(中医称蛔结痧),主要有吐蚴或便蚴史,剧烈绞痛、恶心、呕吐,脉象乍大乍小,面色忽红忽白。无手术指征。急性腰疼(包括风寒和外感),其症腰部疼痛,动转困难,不能弯腰,不能后仰及翻身。针:委中,缓刺放血。血色由深变浅即止。疗效往往都很突出,或刺养老。腿股风(坐骨神经痛),从臀部、大腿之后外侧至膝关节附近疼痛,直立时痛更甚,抬腿时痛亦加重。针:环跳重刺激,不留针。如慢性可刺气冲,确能助气血之运行,起到镇痛之作用,昆仑更佳。有人认为针灸只能止痛治点急性病,这种认识非常片面,事实可以驳倒这种错误论点。例如:膝关节疼痛,屈伸困难,气候变化时加重,有时肿胀及关节作响。针:阳关透曲泉或阳陵泉透阴陵泉,一针即有效,如效果不显著,可刺风府,搜一身之风即可取效。肘部外侧疼痛、灼热,握力减弱,个别患者活动前臂时会有肘关节弹响。
针冲阳。
阴茎柔靡不能勃起,或性交顷刻泄精。常伴有腰酸、头晕、耳鸣、健忘、脉细弱,有两组处方:(1)双环跳:针尖斜下内下方,使针感窜至小腹或阴束。为外感病,有传染性,其症酸痛下痢赤白,有黏液,恶寒发热,里急后重,天枢处有压痛。主要症状为寒热往来,发有定时,至汗出后而热退身凉,有一日一发或间日一发的,还有三日一发的。针:以三棱针在大椎处点刺数下,拔一火罐于其上,吸出恶血,疗效甚佳。久疟灸脾俞。针灸对神经、精神方面的疾患疗效更为满意,比一般镇静药的优点为多。例如:其症陡然跌仆,不省人事,抽搐,口吐白沫,目斜视,发作后移时而起。针:长强周围(前后左右)以三棱针点刺出血。或针刺大椎、腰奇,均有抑制发作的功能。本病起于诸般精神功能障碍,故其症发作千差万别,发病前多有精神不快。针:双内关同时进针,行强刺激,可起到通心开窍之作用,必要时人中可刺。针灸在临床上还有止血作用,在紧急药品供应不上,特别是在战争年代里,就更有意义,大家应积累一些这方面的经验,以备急需。例如:鼻内出血,通常为一侧鼻孔出血,也有两侧多量出血,常引起头疼、眩晕、耳鸣、面色苍白、肢体倦怠等。脑溢血(属于中风闭证者),中风是一种发病急骤,并很严重的疾患,凡患此病,就有九死一生的危险。其症猝然仆倒,不省人事,痰盛,牙关紧闭,面色潮红、脉弦硬。针:①四神聪放血,平肝息风。②十二井穴放血,通经开窍,止血。脱证:灸关元。针灸除治疗内科病以外,还能治疗皮外科方面的疾患,而且疗效也很满意。针:足临泣,针尖向上刺,刺激量加大,使针感沿经向上窜至肋部。多生于颈下或腋下,小如粟,大如核桃,肿胀疼痛,破溃后经年累月难以收口,渐至骨蒸潮热,形体消瘦。急性局部红斑,发生水疱,以后则成红痂,周围糜烂,瘙痒,多发于乳、面、肘、手足等部。本症初发,突然腹痛,恶心、呕吐、恶寒、便秘或下痢,其痈初期多漫及全腹,但不久即固定于右下腹,右腿不能伸直,麦氏点出现压痛。多于项后,形如黍豆,痛时如锥如燎,痒时坐卧不宁,顶生白头,破后流水,此起彼伏,俗名“气不忿”。有人污蔑针灸是精神作用,小儿科有许多疾病适宜用针灸治疗,用事实驳斥了说针灸是暗示作用的人。因为小儿思想尚未开展,还没有思维能力。但针灸疗效很突出,例如:体瘦、腹胀大、毛发焦落,不欲食,大便异常秽臭,小便混浊,潮热,哭时涕泪皆少。因某种原因,乳儿不需哺母亲的乳汁,两乳房胀大,乳汁流溢。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整合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。文章中分享的养生方法、理疗手法、药物配方等均为学习参考,切勿自行随意尝试!